跳到主要內容區

:

 

pantone

媒體報導-勤益科大產學無縫接軌 培育工業4.0大將人才

稿源:2020-06-30/遠見雜誌

 

1971年建校的勤益科大,擁有工專起家的深厚技術背景,並從私校改制為國立學校,走過近半世紀的嚴謹治校、升級再造,培育實力堅強的將才,成為中台灣科大的最佳典範。

全球局勢多變、少子化趨勢,校史悠久、注重學用合一的勤益科大,多年來經歷教學卓越、技職再造及典範科技大學等計畫累積經驗,成果豐厚。勤益科大研發長宋文財教授表示,勤益的「明秀書院」是台灣國立科大第一所成立培養匠師精神的實創場域,住宿學習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並以「議題式討論」和「問題解決」的授課方式,深化品德教育、全人教育的現代匠師精神。「為了栽培未來重點人才,以微學程、微學分的彈性學制,讓學生取得證書、具備跨域能力,真正培育兼具軟硬實力的技職金匠人才。」

接軌產業創新,培育中台灣工業4.0將才

此外,教學卓越計畫的創新教學策略,則為勤益的教學品質全面提升。宋研發長表示,像是舉辦創業講座、創業競賽來鼓勵「創新創業思維」,文化創意事業系學生成立「徒步曦影新媒體整合行銷團隊」,自然農法的企劃、文創咖啡廳提案分別獲得勞動部、文化部獎項肯定,並在大四畢業前成立工作室,真正實現創業。

強大厚植的工業技術成果,也讓勤益科大成為中台灣工業發展的人才重鎮。102年以工具機、綠能科技為發展主軸,並於典範科技大學計畫期間落成「工具機大樓」,落實整合以工具機為主、素有「大肚山下的黃金縱谷」美譽的中彰投機械工業聚落,近年配合政府「5+2」產業創新政策,投入智慧製造、綠能科技、工業4.0等。「學校的智慧臺中創客基地包含了實作廠房,一方面讓企業進駐開發或聯盟,一方面作為青輔企業的發展基地,兼具人才培育、企業媒合,也等於創造學生的超級就業力。」宋研發長表示,以「大金空調」進駐為例,不但為台灣優秀學生爭取外派海外的工作機會,也讓企業找到拓展海外市場的優秀國際生,像是印尼生回國駐點。「台灣人才國際化,國際生也能為台灣企業效力,彼此互惠多贏。」

特殊專班,為弱勢創造機會、為企業訂做人才

此外,多元的特殊專班、4+1產業大學的學制,則是勤益為弱勢學生創造翻轉人生的社會責任。宋研發長說,這些與企業合作的專班,像是水五金智慧製造專班、微電子控制專班等,由企業出資規劃課程,大一在職訓局上課,大二三四則在工廠工作學習,不僅學得實戰力,更能取得文憑,讓家境困難的學生也能力爭上進。「不同的專班,學校必須投入設備、師資等成本,但這是大學應扛起的社會責任,讓弱勢學生順利就業,也產業擁有最需要的人才。」

深耕太平的勤益科大,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為太平人文生活再造,也為太平農業農產行銷升級。以「智慧創新在地實踐—枇杷荔枝共譜太平盛世」為例,學生透過活動打造文化基地、帶動地方觀光,並使用大數據分析作物最佳種植條件、以新冷凍技術低溫保存最佳風味等,落實地方創生的概念。「智慧綠能新社菇園(中部菇類產業創生與永續經營提升計畫)」則幫助新社菇農提供技術升級、管理規劃及產品行銷的輔導,從包裝設計到logo、架設電子商務平台網站等,學生跨領域整合協助菇類產業的提升。「回饋在地的USR精神,就是透過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落實,學生付出專業讓地方更好,也創造地方永續、人才留駐的各種可能。」宋研發長期許。

 

網站連結:勤益科大產學無縫接軌 培育工業4.0大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