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tone
媒體報導-觀點投書:《黃埔百年》捐46億給勤益科大的─張明中將
稿源:2023-12-24/風傳媒
貳、本文:文韜長於武略的黃埔將領
張明將軍畢業於黃埔四期,該期名將輩出計有張靈甫、胡長青、胡璉、謝晉元及林彪等。惟張明將軍非長於統兵御將,而擅於文教,故蔣介石於北伐後,即「因材施教」派任其擔任軍團政治指導員,主編《九江民報》,《掃蕩三日刊》及《掃蕩旬刊》等,為日後《掃蕩報》及《和平日報》奠定了穩固基礎。
東征北伐所向披靡,皆因士氣高昂將士用命,百姓莫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砲彈加文宣兩者相輔相成。
因文宣工作出色,國民革命軍所到之處大受百姓「簞食壺漿」歡迎,「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宣傳戰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是以在25年張因績效卓著升任少將政訓處長。抗戰勝利後後,張升任廣東省訓團中將教育長兼「黃埔中學」校長,並當選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
知廉恥重氣節,上書蔣介石要求降階為少將
38年大陸局勢逆轉,奉命兼京滬杭警備總部政訓處長。俟政府播遷來台灣之後,是極少數慷慨連署上書,陳情最高統帥,自動為國土失守負荊請罪,主動要求降為少將階的「良心將帥」,其等「進不求名、退不避罪」的高風亮節,比起湯恩伯之流「爭功諉過」的高級將領,其品格不知要高尚多少倍。
榮膺陸軍官校副校長兼政治部(政治系)主任
民國44年,調任陸軍軍官學校少將副校長兼政治部主任(又兼政治系主任),一人兼三職在黃埔校史上前所未見,益見其學術涵養倍受上級肯定。然至47年時因其胃疾日漸嚴重,遂即申請退伍以利養病。三年後因調養得宜日漸康復,旋受聘出掌新竹私立光復中學,僅三年之功,就將光復中學脫胎換骨校譽鵲起,可見天下之事皆「兵隨將轉」,領導者決定一切。
昔有武訓乞討興學校 今有將軍校長撿菸頭
張明將軍與夫人王國秀女士,於60年創辦勤益工專科及勤益高中。十餘年間,兩人「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從荒蕪到粗始,因經費短絀校長兼撞鐘,老一輩的師生至今最難忘的鏡頭就是校長親自在操場撿菸頭及小石頭,接著其孫子張起龍也加入撿拾行列,然後永遠比老師先進教室,不是嚴肅查堂而是噓寒問暖。
鼓勵老師進修,留職不停薪;留住人心,凝聚向心
這種「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領導風格,加上春風化雨般的諄諄教誨,讓所有老師都「心悅誠服」,是以勤益老師的感情特別濃郁。另張最讓老師感動、至今猶懷念的地方,乃其大力鼓勵老師報進修考獲取碩博士學位,以提升學校師資素質。他為了讓老師們無後顧之憂,凡進修老師不但留職而且「不停薪」,這種「實質德政」不知嘉惠多少老師,今天的邱文志副校長、資訊工程主任張蓺英博士等人,都是德政的受惠人。
光陰如梭,至76年校園已初見規模,校務亦欣欣向榮,張明先生認為自己已超過「不逾矩」之高齡,惟恐因之怠事影響學校發展。於是在獲得董事會的同意後,乃與夫人王國秀女士共同具名,於十一月呈書教育部,除請保留勤益校名並優予照顧勤益師生外,願無條件將勤益捐獻給國家,俾能改制為國立,以期長遠。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杏壇典範
民國80年,教育部正式向社會宣佈張明將軍捐獻消息,一時之間轟動整個台灣社會,咸認為此乃為一歷史創舉。張以私人興學,而後捐獻政府(當時市值46億元),提供更多學子就學機會的偉大教育家,而榮膺全國的好人好事代表,並獲頒「八德獎」。一年後,再獲頒辦學績效優良獎勵,勤益工商專校遂於81年7月1日起正式改制為國立。
教育無它 榜樣而已
這句話是張明將軍生前的座右銘,也是全校老師們奉為圭臬的準繩。「榜樣」二字,督促著勤益老師們不敢須臾懈怠,前年終於入榜OS亞洲大學排名,名列501-550之殊榮。此正如陸軍官校司令台前面六個醒目的大字-「國家、責任*榮譽」,時時刻刻提醒著黃埔人時代的使命。是以張明將軍無論在軍事領域上,或是在興辦教育上,都已無愧於「軍事家」及「教育家」的尊稱了。
叁、結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升官發財請走它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這句黃埔大門的對聯,讓許多「臨難變節」、為區區「蠅頭小利」而迷失的黃埔人,羞愧到無地自容。
但對視名利如糞土、主動上書降階,並慷慨捐46億給學校的張明將軍來說,「表裡如一」是其最佳寫照,同時也拭亮了蒙塵的黃埔招牌。
最後在「黃埔百年」將屆之際,黃埔有這麼一位人格高尚的大學長,此乃黃埔人無上的榮耀與驕傲,深值學弟敬佩與效仿。